好文1:購買實支實付型保險前,先看過來!! by 保險好Easy
【主要的保障項目】
目前主要有三種,分別是每日病房費用、住院醫療費用、手術費用。
住院醫療費用:俗稱醫療雜費,要注意每間的條款內容略有差異,一種是概括的方式「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費用」(要注意有的沒有這一項),一種是以列舉的方式,載明哪些屬於給付範圍,例如麻醉劑、X光檢查等。因此,請特別注意此保障項目的條款內容。
注意!儘量找住院醫療費用是"概括式"的實支實付險種。"條列式"縮限範圍,雜費額度再高都沒用,因為超出範圍都不理賠。
延伸閱讀:
健保不給付的新型醫材、療法要花多少錢?
該自費使用特殊醫材嗎?
好文2:手術 ≠ 住院,觀念有待推廣! by 朱家宏
門診手術在國外十分常見,在美國所有足踝科手術都是門診手術,英文為「 Day Surgery 」,其意義就是「 不住院手術 」,病人當天就能來回。而台灣稱之為「 門診手術 」,會讓人以為是在門診開刀,其實手術地點仍在開刀房。所以健保局應將「門診手術」改稱為「不住院手術」會比較清楚。
住不住院 健保說了算
在台灣,手術住院與否跟健保給付有絕對關係,依現在規定,只要半身或全身麻醉就要住院;但在很多國家住院與麻醉根本毫無關。所以在台灣只有局部麻醉的手術才不住院,或是傷口小、疼痛小、併發症低,治療完就回家。
好文3: 健保新制上路 該如何自保 by 林家媛
DRGs制度實施後,健保局規範出每項疾病住院的基本天數,若醫院無法在規定的天數內治癒患者,健保局也不再多給付費用,可能會發生患者「病還沒好,就被趕出院」的情況。
一般醫院為規避新制,可能會將原來住院時進行的手術,改為不需住院、直接在門診時進行手術,這樣一來,民眾自費支付的費用又會增加。[1]
門診手術理賠方式包含兩大類型:一種是只理賠條款內的門診手術,如果該門診手術項目並不在保單條款的手術表內,就不予理賠。
另一種則是理賠保單條款內的門診手術,若不在手術表內的門診手術,則依健保局給付的點數比例予以理賠。
後記心得:
1. 實支實付最好買概括式的,因為條列式的縮限了理賠的範圍
2. 最好也要含有門診手術的理賠
相關文章:
保險相關知識整理-入門篇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請問現在政策仍然一樣嗎?DGRs政策會不會影響到現在保險的選擇呢?概括式的會不會更難包含到理賠範圍?很謝謝你願意撥空回答我!
回覆刪除